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葡萄酒之旅,卻成了我這一生中最正確的決定。這次旅行,十四天要拜訪三十個酒莊,直到上了飛機的那一刻,我才回過神來。現(xiàn)在回想起來真佩服自己的勇氣,只懂喝澳洲穗樂仙(Shiraz)和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的我,“葡萄酒語言”還遠(yuǎn)遠(yuǎn)不及格,怎么就答應(yīng)得那么干脆?
到達澳大利亞的晚上,墨爾本下起了雨,有點冷。我們只休息了三個小時,便拖著疲憊的身體起來匆匆吃了早餐,終于見到領(lǐng)隊——葡萄酒大師蒂姆·懷爾德曼(Tim Wildman MW),一群充滿睡意的成年人都很不情愿地趕上我們接下來兩個星期的辦公室、考場、睡床、飯廳——旅游中巴。我們每天的睡眠時間大約只有四個小時,因此嚴(yán)重睡眠不足也成了這次旅途的另外一個特色。
維多利亞:南半球黑品樂之家
黑品樂已經(jīng)有2000多年歷史,從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jīng)開始栽培。詹姆斯·布什比(James Busby)在1831年從法國帶來了最齊全的葡萄品種,其中就包括勃艮第的MV6黑品樂。但黑品樂很嬌氣,基因又不穩(wěn)定,現(xiàn)在可知的黑品樂就已經(jīng)有2000多個變種。這種葡萄皮薄,果肉少,葉片小,產(chǎn)量不高,是一個很嬌氣的品種。Pinot在法語里意為“松果”,Noir意為“黑色”,葡萄果肉緊緊抱在一起,互相依偎,這也是為什么黑品樂的收成時間要把握得很好,太熟果肉容易腐爛,會影響葡萄酒的口感。曾任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皇室葡萄酒顧問的著名酒評家杰西斯·羅賓遜(Jancis Robinson)說過:“黑品樂是葡萄里的輕佻女子。”此話一點不夸張,對待它們很考驗釀酒師的智慧和耐性。
在維多利亞省的首府墨爾本以南朝東西兩邊伸出兩個半島,在東邊的這個半島就叫莫寧頓半島(Mornington Peninsula),這里也是新世界著名的黑品樂產(chǎn)區(qū)。半島就像一個天然的屏風(fēng),擋住了從東部太平洋帶來的潮濕海洋氣候,伴隨北邊大陸帶來的內(nèi)陸氣候,在半島形成了獨特的“微氣候 (Microclimate)”。正是這個有充足的日照與降水且氣溫偏冷的地方,讓黑品樂找到了合適的生存環(huán)境。再加上這個地區(qū)疏松的土壤,連綿的山脈形成有坡度的地形,更加適合黑品樂喜好優(yōu)良排水泥土的性格,才讓最初“定居”在新南威爾士省(New South Wales)的它們最終在濕冷氣候的維多利亞省找到了自己的家。
雅碧湖酒莊:黑品樂初體驗
第一場考驗即將開始,我要面對的,不再是充滿厚重力量的穗樂仙,而是氣質(zhì)非凡的黑品樂。在寬敞明亮的大廳里我看到雪白臺布鋪墊的長桌上放滿了剔透的酒杯,旁邊放著不銹鋼的吐酒桶。長桌的盡頭站著一個蓄著柔順金發(fā),紅衣牛仔褲的男子,他叫湯姆·卡森(Tom Carson),是雅碧湖酒莊(Yabby Lake Vineyard)的總經(jīng)理和首席釀酒師。
試飲開始了,我的團友們都在紙上疾筆寫下剛剛從酒杯里拔出鼻尖的印象,而我還是比較局促。坐在我正對面的叫朱利爾(Junior),是巴西第一個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與蒂姆同一年獲得這個葡萄酒世界的最高榮譽。在他和湯姆互相交流釀酒藝術(shù)的空隙中,我觀察著我眼前的2010 Yabby Lake Block 6 Pinot Noir 和2010 Yabby Lake Block 2 Pinot Noir。這兩款酒都拿到了詹姆士·韓禮德(James Halliday) 《澳大利亞葡萄酒大全2013》(Australian Wine Companion 2013)的97分,可以說是頂級的黑品樂。他們的明顯特點是“香水味”,清新的梅果,又隱藏著花香。我一邊陶醉在這美好的香氣里,一邊聽著湯姆將黑品樂的有趣事跡娓娓道來。
湯姆正是選擇了MV6品種來釀制雅碧湖酒莊最出名的2號田單一葡萄園黑品樂。在釀制工序上,全部黑品樂都是人工采摘并去梗,只有很少量葡萄梗被保留并以開放式浸泡自然發(fā)酵,最高控制在32攝氏度,10天后壓榨去皮,放在法國橡木桶進行二次發(fā)酵和熟成,一年后裝瓶。在這短短的敘述中,湯姆對他釀制的酒充滿了自豪和愛意,這一切我都可以在杯中感受得到。2號田黑品樂尤為明顯,剛才的濃郁梅果花香被傳譯到舌頭來:草莓、櫻桃,還有淡雅的香草,留在口腔里久久不愿離去。在喝了多年穗樂仙以后的今天,我在問自己這些年到底錯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