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釀網(wǎng)配圖
大德園位于莫雷-圣-丹尼(Morey-Saint-Denis)南部。大德園和羅曼尼(La Romanee)、羅曼尼·康帝(La Romanee Conti)還有拉塔什(La Tache)一道,被列為勃艮四大獨家經(jīng)營的家族酒莊。大德園的葡萄酒一直充滿神秘色彩,也被視為勃艮第最好的葡萄酒之一。
大德園歷史悠久,早在1411年的文獻記錄上即可覓得其影蹤。1125年,圣本篤教派的修女在此修建修道院,名為“上大德(Tart-Haut)”,本園由此得名。之后的650年里,大德園一直是教會的財產(chǎn),直到法國大革命時期才被拍賣,最后于1932年被大酒商莫門森(Mommensin)酒廠購得。1932年,莫門森酒廠買下該酒莊后,由于莫門森酒廠以出產(chǎn)及販賣博若萊新酒為業(yè),所以對大德園也用此方法,使大德園的發(fā)展在近半個世紀來陷入黑暗期——酒質(zhì)平平,毫無迷人風(fēng)韻。但自1985年以后,莫門森酒廠開始改變策略,將每公頃產(chǎn)量降為3,000公升,年份不好時甚至壓到2,500公升,以提高品質(zhì)。
大德園被圍繞在15世紀建的城墻之中。從過去使用的古老酒窖中,人們還能發(fā)現(xiàn)一個建于1570年漂亮的鸚鵡型葡萄壓榨機,這個壓榨機一次可壓榨3噸葡萄。在土地往往被眾多小酒農(nóng)零碎分割的勃艮第產(chǎn)區(qū),大德園能擁有7.5公頃土地,且橫亙數(shù)個世紀,仍能保持完整,實在不易。大德園由三種主要的土壤構(gòu)成:土壤的最底層為海百合石灰?guī)r,中間為普雷默(Premeaux)石灰?guī)r,最上面則是泥灰?guī)r。大德園另外一個特別之處就是葡萄園種植的方向。這里葡萄園的種植方向不與山坡平行,而是呈南北垂直方向。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沖蝕的同時,可以更好地在炎熱酷暑時節(jié)保護葡萄的生長。大德園每隔3年會通過采用馬撒拉選種法(以自家的葡萄園遴選出最佳的樹苗,而非樹苗培養(yǎng)場的育種)局部更換新苗。葡萄一律種植黑皮諾(Pinot Noir),葡萄樹平均樹齡為55年,最早的一批種于1918年。
大德園的釀酒師沙利文·皮特爾(Sylvain Pitiot)在精釀葡萄酒風(fēng)格上下足了功夫。他不僅追求最優(yōu)秀葡萄的成熟度(大德園的風(fēng)土可以使葡萄的收獲時間推遲到很晚),他還選擇了整體采摘,分批釀造的方法。他會按照不同年份的特點和葡萄梗的成熟狀態(tài),進行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去梗工作。在大德園,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jié)是,釀制工作是一個地塊接著一個地塊分開進行的,只在裝瓶的時刻進行不同橡木桶之間的調(diào)配。這種做法讓沙利文·皮特爾把大德園的葡萄酒“構(gòu)建”成了波爾多混釀風(fēng)格的葡萄酒。
大德園的管理非常嚴格,如果某年份葡萄酒質(zhì)量稍不理想,就會以“拉福吉(La Forge)”、“莫雷村酒(Morey Villages)”、“莫雷·圣丹尼(Morey Saint Denis Premier Cru)”等名字作為副牌酒銷售。與勃艮第其它紅葡萄酒厚重的口感不同,大德園的葡萄酒顯得非常含蓄,有著紅寶石般的顏色,散發(fā)出淡淡的松露、紫羅蘭和草莓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