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唐詩中,常出現(xiàn)這樣的景象。
古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這是一句贊嘆酒品質上乘的好話,意寓酒香濃郁,即使藏在深巷中也不怕不被人知道。但事實上,酒旗作為最古老的廣告形式之一,早已有之。
酒旗,亦稱酒望、酒簾、青旗、錦旆等,為中國的一種商業(yè)民俗,古代酒店懸掛于路邊用與招攬生意的錦旗。作為一種最古老的廣告形式,酒旗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關于酒旗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據(jù)《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記載:"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懸?guī)蒙醺摺?quot;這里的"懸?guī)?quot;,即懸掛的酒旗。
酒旗在古時的作用,一般來說,大致相當于現(xiàn)在的招牌、燈箱或霓虹燈之類。在酒旗上署上店家字號,或懸于店鋪之上,或掛在屋頂房前,或干脆另立一根望桿,扯上酒旗,讓其隨風飄展,以達到招徠顧客的目的。
除此之外,酒旗還有傳遞信息的作用,早晨起來開始營業(yè),有酒可賣,便高懸酒旗;若無酒可售,就收下酒旗。有的店家還在酒旗上注有經(jīng)營方式或售賣數(shù)量等內(nèi)容,以便讓客人一目了然。如:《歧路燈》上開封祥符三月三吹臺會上的那面“飛在半天里”的“酒簾兒”寫著“現(xiàn)沽不賒”;《水滸傳》里武松打虎前所進店家的招旗寫著“三碗不過岡”;而孟州蔣門神“河陽風月”的招旗可謂是家喻戶曉,那兩把銷金旗上的“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即使與現(xiàn)代廣告語相比,也毫不遜色。
酒旗大致可分三類:一是象形酒旗,以酒壺等實物、模型、圖畫為特征;二是標志酒旗,即旗幌及晚上燈幌;三是文字酒旗,以單字、雙字甚至是對子、詩歌為表現(xiàn)形式,如“酒”、“太白遺風”等。有的借用酒的名聲作專利廣告,如明代正德年間朝廷開設的酒館,旗上題有名家墨寶:“本店發(fā)賣四時荷花高酒”,荷花高酒就是當時宮廷御釀。
自唐代以后,酒旗發(fā)展更為迅速,它還跟古代的詩詞交織到了一起,異彩紛呈。在唐宋時期才華橫溢的詩人、詞人不斷涌現(xiàn)出來,對于這些文人墨客而言,酒是催發(fā)他們靈感的好東西,也正是如此在他們的詩詞當中能夠頻繁的出現(xiàn)酒。酒旗很多時候也成為了他們詩句當中酒的代名詞。除了文化的繁榮之外,唐宋時期發(fā)達的商業(yè)也促進了酒家的發(fā)展,進一步造成了大量和酒旗有關的詩詞出現(xiàn)。
有人統(tǒng)計過,《全唐詩》中直接帶有"酒旗"的詩有 40 余首之多。其中更是有兩首直接用《酒旗》來命名,而且這兩首的作者還是恰好是差不多時期的,被世人稱之為"皮陸"(即皮日休和陸龜蒙)。
皮日休的《酒中十詠·酒旗》這樣寫道:"青幟闊數(shù)尺,懸于往來道。多為風所飏,時見酒名號。拂拂野橋幽,翻翻江市好。雙眸復何事,終竟望君老"。在皮日休的詩中,酒旗多為青色有數(shù)尺闊,上面寫著不同的酒家名號,在風中獵獵飄揚。
陸龜蒙的《奉和襲美酒中十詠·酒旗》這樣寫道:"搖搖倚青岸,遠蕩游人思。風欹翠竹杠,雨澹香醪字。才來隔煙見,已覺臨江遲。大旆非不榮,其如有王事"。
詩中描繪了翠綠色的酒旗桿以及雨中的酒旗,在這朦朧煙雨當中,仿佛散發(fā)出來一絲淡淡的酒香,引得路人流連忘返。除了這首詩之外,陸龜蒙的很多詩句當中也出現(xiàn)了大量酒旗的記載,比如如"遠夢只留丹井畔,閑吟多在酒旗前"、"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風影落春流"、"甫里先生未白頭,酒旗猶可戰(zhàn)高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陸龜蒙已經(jīng)成為了酒旗的代言人。
到了宋朝,詞取代了詩成為了當時文學的主流,但是酒及其酒旗依舊是宋詞的"寵兒",酒旗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辛棄疾在他的《丑奴兒·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當中就寫到"青旗沽酒,山那畔,別有人家"。一樣的青旗,一樣的引得路人不辭遠行至山的那頭。
除了詩詞之外,酒旗的文化還體現(xiàn)在圖畫當中。著名的《清明上河圖》里面就多次出現(xiàn)了酒旗,這些頻繁出現(xiàn)的酒旗多以白或青色作旗布,旗面上標有"新酒""小酒"等字樣。在這里面最為著名的就是一面"孫羊正店"的酒旗,這面酒旗標志出這家五星級酒樓的位置。
正如《清明上河圖》里面所畫的那般,這一時期里,酒旗的文化已經(jīng)到了頂峰,更種樣式的酒旗層出不窮,甚至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立體燈箱招牌。據(jù)《夢梁錄》記載:不少酒樓掛著草葫蘆、銀馬勺、銀大碗等酒器作為店招?梢姷搅怂纬瘯r期,酒旗文化早已到了一個巔峰。
如今,隨著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高科技廣告設施越來越多,“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景致,現(xiàn)代人已很難領略到,但酒旗和古詩古畫形成的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也成為了歷代文人墨客和詩酒文化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