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提起葡萄酒,"拉菲"的名頭最響,但在飯局上開得最多的卻是"小拉菲"。拉菲是波爾多五大酒莊之首,全球最炙手可熱的葡萄酒。而許多人請客的時候,都花幾千元開一瓶小拉菲,還煞有面子的告訴客人:這是拉菲,全球最好的酒莊的杰作!那么,小拉菲究竟是不是拉菲酒莊出產的,它和正牌的拉菲是怎樣的關系呢?
在法國波爾多有個名詞Second Vin --"副牌酒"(俗稱"二軍酒"),這是波爾多地區(qū)特有的一種制度。
1901年,這是波爾多較弱的世紀初年,葡萄的品質差強人意。于是波爾多著名的二級酒莊雄獅城堡(Leoville-Las-Cases)想了個辦法,將質量較好的葡萄酒挑選出來,釀造正牌葡萄酒,質量差一些的葡萄單獨釀造,標一新牌子。如此一來,正牌的質量既能保證,又不至于把淘汰下來的葡萄買個廉價酒商,去釀便宜的地區(qū)餐酒。這就是波爾多第一款"二軍酒",也被稱作"小雄獅城堡"。
不久以后,波爾多著名酒莊紛紛效仿雄獅城堡的做法,釀造自己的副牌酒。如今在波爾多61座列級莊園中,只剩下三家酒莊不生產副牌葡萄酒了。
這些副牌酒究竟與酒莊的正牌酒的品質有多大差距呢?
葡萄酒世界的凱撒大帝、美國人羅伯特-帕克曾經說過:大部份副牌酒在質量上與它們的正牌酒根本沒有可比之處。這些酒絕不像酒商通常宣稱的那樣,"用正牌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價格體驗正牌的感覺",羅伯特-帕克甚至認為這些酒應該賣給低端酒商勾兌成便宜葡萄酒。
副牌酒是怎么釀造出來的?通常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也是最通常的情況,酒莊用釀造正牌酒時淘汰下來、不堪大任的葡萄釀造副牌酒。第二種情況,酒莊用那些年輕的、風味不夠的葡萄藤的果實來釀造副牌酒。像Latour的副牌Les Forts de Latour 就來自于"Grand Enclos"(頂級葡萄園)12年以下的葡萄藤。第三種情況,正牌酒在橡木桶里陳年時被發(fā)現(xiàn)質量不達標,被降格成為副牌。
不論是這三種情況中的哪一種,都會導致羅伯特-帕克說的結果:副牌酒與正牌酒的水準相距千里。所以想通過喝副牌來體驗正牌的感覺,是一種不正確的期待。"小拉菲"、"瑪歌紅亭"(瑪歌酒莊的副牌)這類酒的品質通常不會比好的三四級酒莊正牌更令人期待。絕大多數(shù)情況,副牌和正牌是兩回事。換句話說,對小拉菲的崇拜其實是不明真相的大款們對葡萄酒的誤解。大家通常喝的僅僅是拉菲的牌子,而不是拉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