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文化 > 酒生活 >

酒史典故:管仲飲酒棄半觴

2017-06-02 14:26  中國酒業(yè)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春秋時代的齊景公“縱酒,七日七夜不止”;戰(zhàn)國時代的齊威王“好為淫樂長夜之飲”。但那時有幾位名臣是不飲酒或反對酗酒的。例如:在春秋初期,由鮑叔牙推薦、被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任命為丞相、幫助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第一霸主的政治改革家管仲,就是其中主張節(jié)酒的一位。

據《韓詩外傳》載:“齊桓公置酒,令諸大夫日:后者飲一經程。管仲后,當飲一經程。飲其一半,而棄其半;腹眨褐俑府旓嬕唤洺,而棄之何也?管仲日:臣聞之,酒入口者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棄身。與其棄身,不寧棄酒乎?桓公日:善。”好在齊桓公是個開明的君主,能善解人意,否則管仲不是自找麻煩嗎?

上述文言文的大意是齊桓公宴請君臣,唯獨管仲遲到。按規(guī)矩管仲理應喝一杯罰酒。但他只飲了小半杯,而將大半杯潑在地上;腹匀徊粣,覺得有失面子,但還是敬問管仲為何如此。管仲鎮(zhèn)定自如,講了遲到的原因是為處理一件緊急而重要的公事,并表明自己酒量極為有限,潑掉一些酒是量力而行。若飲醉而失言,招惹殺身禍,豈不是比潑酒更糟嗎?

桓公是明理之人,覺得于公不該罰酒,于私其量可恕,故釋懷。如此酒德,遂成為古今佳話。

管仲還勸諫桓公節(jié)飲。有一次,桓公喝酒醉得連冠帽都不知丟在哪里了,自感羞愧難當,就一連三天不敢上朝露面。管仲則及時勸道:大王做的這件事雖有失面子,但也不至于要避朝棄政啊!為什么不以善舉來挽回不良影響呢?桓公豁然開竅,就下令開倉濟貧、釋放犯輕罪的人。三天后,人們用歌謠唱道:我們的國君為什么不再丟一次冠帽?桓公就此因過得譽。

還有一次,桓公在管仲家里喝私酒,到了日暮時分仍覺未盡興,命人點燭繼續(xù)喝下去。管仲就很嚴肅地提醒道:“大王,我本以為您只是白天喝酒的,沒料到您晚上還喝,恕我招待不周,你還是到此為止吧!”桓公聽了,自然有點掛不住臉,心想:我堂堂一國之君到你家里喝酒是因為看得起你,你也應該給我留點面子啊!于是就對管仲說:“仲父(桓公對管仲的尊稱)啊!你我都這么大年紀了,掰著手指頭算算,還有幾年活頭,何不在這宜人的夜色里盡情而飲呢!”但管仲不為所動,并正色道:“大王所言差矣,常言道,過于貪圖口味的人,難免會疏于德養(yǎng),沉湎于酒宴的人,是會有憂患襲身的,但愿您切勿放縱自己,而應盡力做一個有所作為的君王。”桓公覺得管仲說得誠懇而在理,就心悅誠服地回宮,從此再也不搞夜飲活動了。

桓公執(zhí)政一匡天下、九盟諸侯,開創(chuàng)了春秋時期的一代輝煌霸業(yè),是與管仲的輔佐分不開的。上面只是列舉了在飲酒之事上的幾個例子而已。

實際上,對昏君的勸諫是無效的。例如:少師比干對醉生夢死的紂王屢屢上諫,卻被紂王殘忍地剖開了心臟。

    關鍵詞:酒生活 酒文化  來源:中國酒志網  佚名
    商業(y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