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上有一個90后年代標簽的話題引起了筆者的興趣:白酒怎么搭配更好喝?
于是看到90后各種新奇腦洞大開的白酒+飲料的引用方式。白酒加楊梅?白酒加冰?這算什么!白酒+雪碧,白酒+紅牛、甚至還有用白酒+哇哈哈AD鈣奶!
當然,最終的味道如何,這恐怕是飲者自有體驗了。但這些恰恰是對于白酒的“新世界”大門的探索。一定要固化思想白酒直接喝么?不能像雞尾酒一樣么?
這不禁引發(fā)我們對此產(chǎn)生了思考:為什么90后會選擇這樣的方式來喝白酒?
90后的白酒記憶(初體驗)
對于酒,尤其是白酒,90后的感情是很復(fù)雜的。從小在父輩那里耳目渲染白酒的種種“好”,卻又看到他們喝完酒之后種種失態(tài)。大多數(shù)90后記憶里第一次與白酒的親密接觸,來源于父輩拿起筷頭,蘸蘸杯中酒往舌尖上點的那么一下。那瞬間綻放出火辣的刺激感不斷沖擊著味覺,這就是白酒的初體驗。因為這樣的辛辣初體驗,就有了白酒不怎么好喝的記憶。
90后的白酒觀感:很難喝
白酒很難喝!這應(yīng)該是大部分90后的共識。90后面對快節(jié)奏生活不會探究白酒的內(nèi)涵,只會在意外表和是否好喝。與父輩他們因時代背景緣故接觸白酒較多不同,90后這一代有太多的選擇。有冰爽的可樂跟雪碧,有各式各樣的飲料。如果實在要喝一點酒的話,一般也會是啤酒或者雞尾酒,味道都要比辛辣的白酒容易接受得多。
90后的白酒“新”世界
雖然大部分90后都覺得白酒很難喝,但是并不代表他們不接受白酒。有些品牌白酒就通過營銷而大賣,這證明了對于90后而言,白酒也是可以接受的。就像一酒業(yè)知名人士所說,這是我們民族的酒,如果尋根道源深入了解中國文化,那么白酒自然是避免不了的。
但是無論怎樣營銷,依然改變不了90后覺得白酒不“好喝”。這一點無論怎樣對于90后來說都是繞不過去的一點。無論什么香型,白酒都不如飲料那么好入口咽下。
那么如果讓飲料+白酒呢?
90后與白酒行業(yè)的未來
90后愛不愛喝白酒,并不能根本上影響目前白酒行業(yè)賺錢。因為目前主力消費的并不是他們。
那么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
當這群內(nèi)心不怎么愛喝白酒的90后逐漸成為主力,在職場、在社交的酒桌上,還會出現(xiàn)白酒嗎?三十年后呢?零零后也該成為職場的新主力,他們又會對白酒怎么看呢?
做出“好喝”的白酒?
這里想談的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喝”,而是對于90后以及將來的00后而言,像現(xiàn)在一種飲料一樣“好喝”的白酒。類似于雞尾酒那樣的方式,讓白酒變得更好喝。
白酒行業(yè)目前做的兩個趨勢一個是降度,還有一個就是不再特意注重香型,而在于口感。那么我想白酒行業(yè)既然可以理解白酒降度是行業(yè)趨勢,也能接受不按香型劃分,那么為什么不去理解白酒怎么樣才真正好喝呢?
雞尾酒里比較成熟調(diào)配的基酒單拿出來也是有人愿意喝的,并不是說以后如果白酒搞成類似雞尾酒這樣以后就白酒自身酒沒人喝了。市場未來一定是建立在“好喝”的這一點上。
先一步做出“好喝”的文化
圍繞著“好喝”做一種文化,比如“白酒怎么樣喝更酷?”“白酒怎么樣喝更好滋味?”廠家可以開發(fā)出合理科學穩(wěn)定的搭配,讓其形成一種主流,而不是單純某個人為了新奇好玩而做出的嘗試。
或許現(xiàn)在的投入并不是那么明顯,但是未來呢?從心底上開始接受這些很酷設(shè)定的白酒“好喝”文化的90后00后,在未來比起單純的喝辛辣的白酒,更容易接受“好喝”的白酒呢?
關(guān)注白酒的發(fā)展,未來的消費人群90后甚至是未來的00后是絕對不容忽視的群體。市場下一個十年很有必要做出提前的反應(yīng),未來才更有可能贏得這一片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