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中國的飲酒和酒禮,主流的飲酒文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以禮論酒”理念,而不可忽視又極具韻味的另一種飲酒觀就是莊子的“飲酒樂,不選其器”的思想。
孔子“飲酒以禮”,莊子“飲酒以樂”
孔子不反對飲酒,但他認為,禮具有神秘性、等級性、倫理性和節(jié)制性,而飲酒也被納入到四個方面闡釋。他的論酒是以禮為核心,而且他的酒禮實踐也是以禮為核心,酒在禮樂活動中自然而然地被賦予莊嚴而神秘的色彩。古人多認為飲酒是一種世俗禮節(jié)的,諸葛亮就有“酒之所設(shè),成理而去”的說法。這種飲酒之目的當(dāng)然也是一種選擇,但是在禮節(jié)下面往往缺少了飲酒的快樂。
而莊子談酒,卻與孔子不同,代表另一種文化精神
在《莊子·雜篇·漁父第三十一·何謂“真”》中,莊子借漁父之口表達了自己的飲酒觀,“忠貞以攻為主,飲酒以樂為主”,甚至為了“飲酒以樂,不選其具”。在莊子看來,人應(yīng)當(dāng)保持自己天賦純真的本性,不為世俗所拘束。飲酒以快樂為主,為了快樂,酒具怎么樣都無所謂,以禮飲酒純屬多余。
中國酒神精神的創(chuàng)造者
莊子還是中國酒神精神的創(chuàng)造者,中國酒神精神的精髓就在于追求自由、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注重人生價值之所在。莊子提出“醉者神全”的概念:一個人從醉酒中讓自身暫且回復(fù)到些許的自然狀態(tài),從而飲酒微醉、身心合一,放下內(nèi)心的糾結(jié),找到天人合一的感覺。這說明莊子不僅有過醉酒的經(jīng)歷,而且得出“醉者神全”的高深認識。故自此名士競相仿效醉者神全,辛棄疾有“醉時拈筆越精神”的警句,無不體現(xiàn)出“酒神精神”。
莊子學(xué)派的飲酒觀念是中國酒文化史上與《詩經(jīng)》、孔子為代表的中原禮樂文化的核心相對的一種飲酒文化觀念。在考察整個中國文人與酒的關(guān)系、整個中國飲酒文化時,都不能不談到莊子,而且每每談起,都會讓我們輕松而充滿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