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葡萄酒,美國人和波爾多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1976年巴黎審判,羅伯特·蒙大維(RobertMon-davi)帶領一眾納帕酒莊打敗了波爾多名莊,成就了納帕如今的葡萄酒地位,而后,又與菲利普·羅斯柴爾德男爵(Philip Rothschild)合作,一同創(chuàng)立了稱霸納帕的作品一號(Opus One);
被譽為“葡萄酒國王”的世界知名酒評家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也是美國人,他捧紅了82年的拉菲,也讓許多波爾多酒莊為了迎合他的喜好,改變自己的釀造風格。
然而,這些都只是后起之秀,美國人和波爾多的淵源,早已從18世紀開始,美國總統(tǒng)托馬斯·杰斐遜(Thomas Jefferson)才是影響波爾多最多的美國人。
托馬斯·杰斐遜是美國歷史上第三位總統(tǒng),也是獨立宣言的起草者。這位偉大的政治家因為各種功績在美國歷史上聲名顯赫,同樣也因為極度愛好葡萄酒,成為了葡萄酒圈的傳奇人物。
游歷歐洲知名葡萄酒產區(qū)
1784-1789年,托馬斯·杰斐遜擔任了駐法外交官,他便借此機會開始游歷法國及周邊國家。與一般人不同的是,杰斐遜挑選的巡游路線是按照葡萄酒產區(qū)來定的,哪里有好酒,他就到哪里去。從勃艮第喝到羅納河谷,再從皮埃蒙特喝回波爾多,整個旅途十分充實快樂。
在游歷過程中,杰斐遜總統(tǒng)十分好學,整個巡游筆記寫滿了各個產區(qū)的特點,尤其是釀酒和栽培技術,他喝過的每一款酒都能在筆記中找到相應的記錄。這么多產區(qū)中,他最愛的還是波爾多,他曾經說過法國是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而波爾多的酒是阿波羅神酒,給人以耐心,是智者的飲品。
奠定1855梅多克分級制度基礎
在游歷產區(qū)的過程中,托馬斯·杰斐遜將他最愛的波爾多細心記錄下來,每一座葡萄園的風格,每一款酒的好壞,他都能分得清。在筆記中,他制定了一份屬于自己的蘇玳和梅多克分級制度,而這恰巧與半個世紀后的1855分級制度如出一轍。
他所欽定的法國五大莊,有四家成為了1855梅多克一級莊——拉菲古堡、拉圖古堡、瑪歌古堡和木桐古堡。筆記中,他特別推薦了蘇玳和巴薩克的甜酒,尤其是滴金酒莊,而這也成為了1855分級中蘇玳唯一的超一級莊。
杰斐遜總統(tǒng)的巡游筆記
收藏無數(shù)頂尖佳釀
愛喝酒的托馬斯·杰斐遜總統(tǒng)自然少不了收藏酒的愛好。在他的私人酒窖中,收藏了大量法國最頂級的葡萄酒:杰斐遜離開法國時捎上的6箱侯伯王,在法國購買并在美國家中久藏的拉菲,屢屢在佳士得拍賣會上獲得高價的瑪歌和滴金……杰斐遜總統(tǒng)的酒窖就像是波爾多歷史的剪影,所有美酒都能找得到。
在他擔任總統(tǒng)入住白宮后,杰斐遜也不忘利用白宮的預算為自己“謀福利”。當他出訪法國時,訂購四百多瓶葡萄酒運回美國,返回白宮后,每年也要購買600瓶左右的法國葡萄酒。對于波爾多而言,有這么一個著名且富裕的超級鐵粉,或許也是一件十分榮幸的事情。
降低葡萄酒進口稅
對于葡萄酒,杰斐遜不光自己愛喝,更希望能把這份快樂傳遞到美國各地。1791年,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杰斐遜實施征收酒精飲料稅——葡萄酒除外。隨后,他又減輕了葡萄酒進口稅,幫助法國葡萄酒開辟美洲市場。
除此之外,他還積極發(fā)展美國當?shù)仄咸丫剖聵I(yè),一直從歐洲進口葡萄枝條。雖然在當時,這些葡萄并沒能適應美國的環(huán)境,但他卻很有信心,堅信總有一天,美國的葡萄酒也能和波爾多一決高下。一百多年后,加州納帕谷終于沖出重圍,打敗了波爾多名莊,奠定了自己在葡萄酒界的地位,也算是沒有讓他們的老總統(tǒng)失望。
如今,我們仍然能在酒圈中看到這位老總統(tǒng)的影子:帶有杰斐遜總統(tǒng)簽名的酒永遠能拍出高價,杰斐遜總統(tǒng)夸贊過的酒莊也是身價頗高……在這位總統(tǒng)先生身上,發(fā)生了太多與酒有關的趣事,或許正因為如此,才讓杰斐遜并沒有那么多的“高高在上”,世人也更加愛戴這位愛喝酒的“老酒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