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6日一紙震驚行業(yè)的“漲價令”尚未平息之后,有“中國最美酒廠”稱譽的貴州醇酒業(yè),五一節(jié)假日最后一天一紙“封頂價”又一次讓白酒行業(yè)“大跌眼鏡”。
昨日,據酒業(yè)家記者了解,貴州醇酒銷售公司電話要求經銷商,在售的幾款高端產品市場零售價將大幅削減,貴州醇大品醬香,市場零售價每500毫升由880元調減到368元,小窖原漿(1公斤裝醬香)市場零售價每500毫升680元調減到328元,貴州精神市場零售價每500毫升620元調減到278元,公司對經銷商上述在庫在途產品全部按調減后的廠商供貨價結算。公司同時向經銷商聲明,貴州醇酒業(yè)公司未來5年內不會開發(fā)市場零售價超過每500毫升380元的產品。
“380元價格封頂”,與前面提價13.5倍。貴州醇“一漲一降”的“雙劍齊落”,有著怎樣的考量和邏輯。
隨后酒業(yè)家記者聯(lián)系到貴州醇酒銷售公司總經理葛彬,他也正面回應了貴州醇換帥一個月的價格動作的細節(jié)和規(guī)劃。
1、價格封頂意義何在?
葛彬:在質量絕不降低的條件下實行產品封頂價,是貴州醇酒業(yè)管理層還未進入公司前,就和公司股東達成的一致意見。這一制度的推行,是由傳統(tǒng)渠道為王向現代消費者為王的重大轉變,是對白酒行業(yè)重營銷輕產品、重包裝輕品質現象發(fā)起的重大挑戰(zhàn)。從此,貴州醇會堅定選擇產品包裝簡約化路線,在讓消費者享受高質量的貴州醇產品的時候不會為包裝多花冤枉錢。
2、在銷產品如何調整?
葛彬:公司近兩年向市場投放了幾款高端產品,如只在本地和江蘇市場有一定銷量的貴州醇大品醬香、小窖原漿(1公斤裝醬香)、貴州精神等的市場零售價每500毫升都在600元和1000元之間,雖然市場有些起色,但占公司總的銷售份額不到15%,零售價超過每500毫升380元的產品,占公司總的銷售比例也還不到30%,所以這次調整對目前市場影響有限,何況事先也和相關經銷商以及地方政府做了溝通,他們都給予充分的肯定。
3、是否有炒作之嫌?
葛彬:新的管理層堅決反對盲目的高端路線,公司從產品生產成本、工藝稀缺程度、品牌溢價能力、消費者認同等幾方面考量,對在銷產品全面疏理,該漲的漲,該降的降,是一種重新自我定位、自我約束的務實形為。對產品價格實行封頂,是一種長遠制度安排和理性決策,需要貴州醇有效的駕馭渠道從而堅定地向消費者履行承諾,是實實在在的企業(yè)戰(zhàn)略行為。我們對貴州醇酒的品質充滿信心,特別是醬香型酒一直固守鄢文松老廠長十分苛刻的質量原則,堅持傳統(tǒng)釀造工藝,生產成本比同類產品高出20%,沒有10年以上儲存期不得出廠,但我們的品牌影響力、消費者認知度都處于中等水平,所以公司的常規(guī)市場不具備380元以上的產品能力。
記者提到上次漲價風波,葛彬說,為什么一定要服從行業(yè)傳統(tǒng)的規(guī)矩,必須換了包裝才能提價?35度貴州醇,純糧固態(tài)發(fā)酵,自然熟無添加,基礎酒均為15年以上原漿,其技術高度在行業(yè)內遙遙領先,一直是中國低度酒的標桿產品,也從而成為茅臺酒廠歷史上唯一侵權高仿的產品。自1982年上市以來,該產品幾乎沒有漲過價,價值被嚴重低估,這次提價完全符合市場預期和價值匹配。
4、如此定價會否破壞了行業(yè)規(guī)矩?
葛彬:我們無意挑戰(zhàn)行規(guī),但中國白酒在定價方式上需要反省,換一下包裝就飚高一次價格,動轍幾千乃至上萬的跟風攀比,是行業(yè)目前最大的亂象,已為消費者詬病。當然,行業(yè)內確實有一些溢價能力很強的品牌如茅臺,但畢竟是少數。所以,以制度形式設定公司的最高價格,不是破壞規(guī)矩,而是在主動遵守規(guī)矩。
不過,在業(yè)內看來,備受爭議話題的貴州醇“一漲一降”的價格動作,漸漸明晰,下一步肯定會在渠道規(guī)劃、營銷策略等方面帶來新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