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古代被人們當做很重要的交際媒介物,人們借酒來傳遞交流感情,對于大部分熱愛酒的文人來說,也是一大靈感來源,是抒發(fā)情感的重要象征。
表達喜悅
空格從中國古代的眾多詩詞中可以發(fā)現,酒常常是用于表慶賀的。一杯美酒,既淳且香,隔壁三家醉,開壇十里香。瓊漿玉液、玉液金波正是慶賀的上上之選。
空格他鄉(xiāng)遇故知,久旱逢甘霖,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夜時,這都是值得慶祝的,這時酒就成了必要的助興良品,用于表達喜悅之情,酒對于中國古代文人們來說,是表達情感的聯絡劑,是促進詩詞創(chuàng)作的催化劑。
空格文人們許久未見,一見面就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慨。酒是戰(zhàn)場上預祝凱旋而歸的軍事動員令,是勝利的凱歌,凱旋后的祝捷酒。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空格李白的“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等著名詩句,形象生動的表達了酒的慶賀作用。用酒慶賀喜悅之事,更能助興,興起而文思自起,進而成就一篇篇的詩詞。
減輕分別之苦
空格為遠客他鄉(xiāng)之人送別,俗稱“餞行”,也免不了要用酒。古詩文中也體現了這種特殊的文化習俗。白居易《琵琶行》中:“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就體現了這種餞行時飲酒的傳統(tǒng)習俗。北宋詞人柳永在《雨霖鈴》一詞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都門帳飲無緒。”寫了一對戀人即將分別時的情景,不僅寫了喝酒餞行,而且寫出了當時社會專門為人們送別餞行時設置的長亭。這里的酒不僅含有一方對另一方的愛憐與祝福,還有對另一方的期待?磥眇T行之酒往往因送別對象的不同,包含的內容就有所不同。
空格離別是文人之間常有的現象,文人間的離別總是比較傷感、凄涼的。文人為了化解或是減輕傷楚,常是以酒贈別,把離別的濃濃感傷融于酒中,也是以此作為預祝遠行之人的餞別方式。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一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以酒贈別情融于酒中,為詩詞創(chuàng)作提供了材料、靈感和興致。南朝的沈約《別范安成》,表現的是老者離別不舍之情:“及爾同衰暮,非復離別時。勿言一樽酒,明日難再持,何以慰相思。”
空格把酒作為日后相思的慰藉,此時的酒不但為創(chuàng)作提供材料,更重要的是靈感的重要來源,即興、即情作詩。以酒送行從周至明清時代,一直是主要的送別方式。在此期間,也因此留下諸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如“一片冰心在玉壺”。離別之作在魏晉、唐、宋時期具有相當多的,而以酒入詩詞,或者是以飲酒為背景而作的詩詞亦是不勝枚舉的。酒、詩詞與贈別,這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以酒贈別的詩詞,在這一時期占有重要的地位,這時期的詩詞也常體現就的贈別作用。
解憂消愁
空格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道盡酒的解憂之功效。“酒助文興,文助酒香,酒文為伍,似體魂相伴。”從詩中可以看出酒是解憂的良藥,也只有酒才能就有,酒與詩詞是密切關聯的。中國酒業(yè)發(fā)展到唐宋,達到了空前的規(guī)模。這時期的酒文化體現的是酒與文人墨客大結緣,出現了輝煌的“酒章文化”的特征。借酒澆愁的千古名句更是空前的繁多,不勝枚舉。最為耳熟能詳的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了”等,這些都體現了古人以酒解憂的習慣和依賴性。雖然不能達到解憂的目的,但卻是憂愁之人的一種寄托、一種自我慰藉。在借酒解憂的時候,寫成了一篇篇的詩詞佳作。
空格辛棄疾在壯志難酬,倍感失意之時,流連于酒堆,寫成了《西江月•遣興》詞一首:“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竟是酒催化了詩詞的創(chuàng)作,詩詞中體現了酒的解憂功效。酒、詩詞與解憂,三者密切聯系,酒助詩詞興,以酒解憂,詩詞中體現以酒解憂。
空格李白《將進酒》中有:“烹牛宰羊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之句,詩人的痛飲狂歌最后都歸結到一個字——“愁”。看來李白喝酒的真正目的在于酒能暫時麻醉自己,以酒澆愁。范仲淹《漁家傲》中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之句,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思家心切而又苦于壯志難酬的守邊將士形象,他自斟自飲,同樣是借酒來消愁。曹操在《短歌行》中言:“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酒固然不能使人徹底擺脫心中的煩悶、憂慮,但它畢竟可以使人暫時得到解脫。
空格眾多的文人墨客尚酒,而他們又是詩詞的創(chuàng)造者,這就注定了酒與中國古代詩詞結下不解之緣。就促進了詩詞作品的產生、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同時,詩詞作品中體現了酒的各種作用,二者是相互依存的。真可謂是酒助文興佳章多,文助酒文化的傳播并體現其存在的歷史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