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文化,獲取認同
市場競爭的關鍵在于獲取消費者的認同,對于啤酒來說更是如此。啤酒作為舶來品,在中國來說更純粹,或者說它不是一種酒而是一種消費選擇,在消費需求多元的今天,啤酒被替代的可能性無需多言。在外國,啤酒造就了酒吧文化、與球迷文化共同成長,啤酒成為慶祝、歡呼的最佳飲品,比如說德國啤酒消費者已經(jīng)在潛意識中將啤酒作為首要消費選擇。而在中國擁有這樣地位的則是白酒,中國白酒傳承千年,歡聚的飯桌前,離別的宴席旁,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白酒的身影,白酒對于中國人的意義是喜也是悲,中國人喝白酒這一行為也隨文化傳承。
啤酒雖然已經(jīng)傳入中國百年,但在消費中仍談不上是首選,如何讓消費者從心理層面更加接受啤酒,選擇啤酒是另一件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如果說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的產(chǎn)品是拴住消費者的舌頭,那么打造貼近中國消費者內(nèi)心的啤酒文化就是抓住消費者的心。啤酒只有抓住消費者的心,才能更好的為消費者提供更加準確、優(yōu)質的服務。打造中國的啤酒文化,首先需為消費者營造熟悉的消費場景,比如說大多數(shù)中國人喜歡在燒烤攤飲用啤酒,啤酒完全可以通過這一場景去開發(fā)獨特的啤酒文化,細分消費者需求,開發(fā)專屬于燒烤這一場景的啤酒。
營造專屬的啤酒文化切忌將營銷與之混為一談,營銷是手段,啤酒文化才是最終目的。記者發(fā)現(xiàn),啤酒的營銷方式非常多元也非常新穎,既有別具特色的球迷專列,又有貼地氣的的戶外音樂節(jié),當然還有伴隨整個夏季,人氣爆棚的啤酒節(jié),但這些并沒有烙上中國文化的標簽,活動背后的營銷意味濃重。產(chǎn)品走進消費者心里關鍵在于走心,強如茅臺、汾酒、瀘州老窖,弱如江小白。茅臺、汾酒、瀘州老窖的文化底蘊無需贅述,他們的品牌與文化早已融為一體,消費者選擇他們是出于內(nèi)心。江小白,一款以文案打動消費者的產(chǎn)品,可能沒有時間的積淀,但它確實占據(jù)了消費者的心。筆者認為,啤酒的發(fā)展也應該大打文化牌,用獨特的文化來增加產(chǎn)品附加值,用熟悉的文化來吸引更多消費者。多元品類帶消費者開啟新世界,熟悉文化讓消費者忠于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