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沒有10多塊的進口酒?

2016-09-29 09:16  中國酒業(yè)新聞  佳釀網(wǎng)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自限制三公消費政策出臺以后,葡萄酒行業(yè)也在經(jīng)歷著庫存積壓、銷售額下降的爆冷寒冬。于是,各大賣酒人紛紛把目光瞄上了正在日益崛起的小資中產(chǎn)階,即大眾化消費市場。然而,在前幾年受到“葡萄酒暴利”的“洗腦”后,這些大眾消費者把“進口酒、暴利、坑錢”也劃上了等號。于是乎,砍價、殺價、低價成了消費者的買酒指南。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給,于是某寶某東商城上出現(xiàn)了19元/瓶、29元/瓶的進口葡萄酒……

 

面對葡萄酒市場的暗淡以及消費者的無知與不理解,良心賣酒人真是有種“你永遠不懂我傷悲,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的傷感。不過,魯迅有句話說得好:“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良心賣酒人也終于爆發(fā)了,他們真情告白了……

親愛的顧客上帝們:

你們好,我是良心賣酒人,我為什么沒有10多塊的進口酒賣給你?原因如下:

1、按照規(guī)定,葡萄酒必須用100%的葡萄原汁,經(jīng)過發(fā)酵釀造而成。那么,在正規(guī)的不加水,不加糖的情況下,釀制一瓶750ml的葡萄酒至少需要500顆葡萄(約2至3斤)。有些采用風干工藝,葡萄用量再多一倍,而晚收葡萄酒是6倍葡萄用量,貴腐葡萄酒是9倍葡萄用量。姑且不算其它,你想想在超市里面買幾斤葡萄也不止10多塊錢,所以我不賣10多塊錢的進口葡萄酒給你!

2、這還只是原料成本費。葡萄采摘后,要除梗、壓榨、發(fā)酵、橡木桶陳年的成本。人工費和機械費是筆很大的開銷;法國橡木桶約7000多塊/個,因此過了橡木桶的葡萄酒每瓶的平均價格又要增加10多塊錢。還要加上瓶封、軟木塞、酒標印刷和玻璃瓶的費用,酒莊不做賠本的生意,所以我不賣10多塊錢的進口葡萄酒給你!

3、當然,還有稅收,稅收我就不多說了,關稅14%、增值稅17%和消費稅10%是必須要老老實實交給海關的。也就是說,一瓶CIF價為100元的葡萄酒,雜七雜八的稅收加起來就要48.2元,我還能說什么呢?到底是誰在賺錢,你懂的!

4、出關后,進口商、分銷商、零售商、超市和商場等這“整條線上的葡萄酒搬運工們”也是需要一定的營業(yè)利潤以保證“搬運”的再次進行。按照每層50%的利潤來計算,10多塊錢的葡萄酒還能喝什么?

5、當然,除此之外,還包括運輸費、倉儲費、品牌推廣費、渠道拓展費、參展費、人工費和股東資金成本等等……

親愛的酒友,看了這5點,如果你還要問我有沒有10多塊或者20多塊錢的進口葡萄酒,我只能表示“呵呵”,因為我賣的是品質(zhì)和品牌,而不是化學勾兌品。

至于10多塊錢能買到什么樣的葡萄酒,我估摸著約摸著琢磨著只有一個方法——酒汁里酒少水多自然就便宜。這種酒要么往葡萄汁里面勾兌了80%的水;亦或是全是水,然后人工添加個色素、酒石酸,檸檬酸、檸檬酸鈉、單寧、香精和酒精,后再貼上假冒的各種國內(nèi)外葡萄酒的標簽。而這種葡萄酒的生產(chǎn)往往是非常不規(guī)范的,酒液出現(xiàn)一些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也是很正常的。喝酒后頭疼,心率不正常,甚至致癌當然也是隨時可能發(fā)生的。

如果你非要以低價購買的話,我勸你還是到水果店買點葡萄回家吃吃算了,否則是自欺欺人,因為你是要對別人和自己的身體負責的!

商女不知亡國恨,一天到晚賣紅酒。舉頭賣紅酒,低頭賣紅酒。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在賣紅酒。少壯不努力,老大賣紅酒。垂死病中驚坐起,今天還要賣紅酒。生當作人杰,死亦賣紅酒。人生自古誰無死,來生繼續(xù)賣紅酒。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那人正在賣紅酒。盡管賣酒之路如此艱辛,但是作為良心賣酒人,我還是堅持不賣10多塊的進口酒賣給你!

    關鍵詞:進口葡萄酒 納帕谷 波爾多  來源:中國經(jīng)濟導報  佚名
    商業(y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