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水井坊披露了2017年半年報。1-6月公司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8.4億元,同比增長70.62%;實現(xiàn)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4億元,同比增長25.66%。
大利好,歡呼一片,掌聲一片!機構280人通過“電話”調(diào)研!
將時間倒回到2012年,水井坊營收16.36億元,同比增長10.41%,實現(xiàn)凈利潤3.38億元,同比增長5.38%。
再回到2010年,水井坊實現(xiàn)營收18.18億元,實現(xiàn)凈利潤2.35億。
對比歷史,水井坊的復蘇,連水井坊人都高興不起來吧!
在高端品牌中,水井坊握了一手好牌,背靠帝亞吉歐大樹,賣點高尚元素,價格曾比肩茅臺、五糧液,品質(zhì)也不差。
誰也沒想到,行業(yè)危機中,水井坊幾乎不堪一擊,成為遭遇挫折最大的幾個白酒品牌之一。
2013年和2014年,水井坊分別遭受1.8億元和4億元虧損,到了瀕臨退市的邊緣,與酒鬼酒、皇臺酒業(yè)并稱“ST三劍客”。
帝亞吉歐沒能給水井坊帶來好運,反而帶來了霉運。持續(xù)的人事動蕩,成為水井坊下滑的最大原因。
2013年,水井坊有260余名中層管理干部和銷售主力離職。當年董事長黃建勇以“個人工作變動”為由去職。
繼任者董事長大米(James Michael Rice)明顯水土不服,讓水井坊錯過了調(diào)整的機會。
大米的繼任者費毅衡要好于前任,和前任的前任�,F(xiàn)在看到的水井坊復蘇,也都與費毅衡有直接關系。
有高端的心,沒高端的命,來形容水井坊最合適不過。
2000年,憑借“中國白酒第一坊”的釀酒古跡,水井坊橫空出世,并打出了“中國白酒第一坊”的旗號。在價格上,水井坊甚至一度高于茅臺、五糧液、國窖1573等品牌。
在虛幻的想象中,水井坊真的以為品牌力可以與茅臺、五糧液平起平坐。在營銷模式上,選擇了省代模式。
品牌上拼不過茅臺、五糧液,渠道上拼不過國窖1573、夢之藍等,文化上外國人還水土不服,幾乎所有的競爭指標,水井坊都處于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