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為:《員工是真正的英雄——在“弘揚茅臺精神·再創(chuàng)輝煌未來”主題報告會上的講話》
今年九月是我走進茅臺酒廠工作整整50年的日子。一輩子在一個企業(yè)工作的比較多,一家?guī)纵吶嗽谝粋企業(yè)工作的也有不少,但一個外省人在貴州一個企業(yè)工作50年的不多。因此,公司領導建議召開這樣一個會,叫我講講這50年的感受,講講為什么能在茅臺50年。這讓我很矛盾,覺得不講又不好,講什么又很難掌握,講現(xiàn)在的情況大家都知道,講過去的事情大家又不一定愿意聽,怎么辦?于是我征求了一個領導的意見,征求他我應該講什么為好,他說“你就講講為什么能留下來50年吧。”我只好遵命,今天就介紹一下我是怎么留下來50年的,但是只說這一個問題我又覺得好像沒有講透一樣,所以今天想講三個問題。第一個講我為什么能在茅臺堅守50年。第二個講在50年里我見證了茅臺的哪些變化。明年是茅臺酒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00周年,我今年在茅臺已50年,可以說我見證了茅臺歷史上最重要的50年,50年里到底有哪些變化,這些變化到底有哪些經(jīng)驗,我想與大家交流交流。第三個是我在當董事長的時候,提出來要“做好做大做強茅臺”,后來我又加了一個“做久”,我感到這個很重要,所以第三個問題就是講如何做久,如何通過堅守工藝和質(zhì)量來實現(xiàn)“做久”提點建議。
一、為什么能在茅臺堅守五十年
(一)是緣分。
1959年我考大學時,那時可以報九個志愿,其中我就填報了無錫輕工業(yè)學院,后來就被錄取到這個學校。1964年畢業(yè)分配時,由于學習期間,功課還不錯,所以領導、導師們的意思是讓我去科研單位。第一個方案是分在上海一家研究所,當時我的同學、現(xiàn)在的老伴徐英同志是被分在杭州的一個單位。但因為上海是個好地方,想去的人太多,和學校、老師有點關系的都去找,而我是農(nóng)村孩子,根本不曉得找領導,結果我被擠出來了。
第二個方案是分在四川內(nèi)江制糖發(fā)酵研究所。這個單位雖然現(xiàn)在不出名,但是當時好像很有名,他們單位就有一個參加1963年第二屆全國評酒會的評酒委員。正好這個時候,因為那次評酒會評酒方法不科學、評酒委員會的委員沒有經(jīng)過培訓,不了解全國的白酒情況,所以把茅臺評到第五位去了。當時一共有17位評酒委員,有一個酒廠評酒委員參加,據(jù)說他把自己的酒打了100分,把茅臺打成60分,這樣一來,就把我們茅臺的平均分拉下來2分多,這肯定就不行了。而剛好在這個時候,評酒委員的組織者沒有經(jīng)過上級領導批準,就把這個消息透露給了香港的《大公報》,《大公報》就公布了這個名次。而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正在西北非訪問非洲十四國,有天晚上他宴請新聞記者,宴會一開始周總理就說今天我用中國最好的茅臺酒宴請大家,由于那個時候外國記者都知道了《大公報》公布的這個消息,就說,總理,您不是用最好的酒來招待大家,現(xiàn)在中國最好的酒是五糧液。周總理聽到這個評獎結果后很生氣,仍然堅持說“我是拿了中國最好的酒茅臺酒來宴請大家!”國內(nèi)的有識之士知道名次公布就提醒了當時評酒組織者說你“捅簍子”了,你趕快做好檢查,周總理回來會找你的。幸好當時的中央輕工業(yè)部和貴州省委省政府都分別及時向中央作了報告,所以那一年茅臺酒廠發(fā)生了幾件非常大的事:第一件,7月份調(diào)整了茅臺酒廠主要領導人員,黨委書記調(diào)到遵義地區(qū),我記不清楚是平調(diào)還是當副職,廠長是被就地免職,后來平反了;第二件,10月份輕工業(yè)部派出了一位司長來當四清工作隊的隊長,幫助茅臺酒廠搞四清運動;第三件,由輕工業(yè)部食品司周恒剛高級工程師組成的試點工作組,來幫助茅臺酒廠提高茅臺酒的質(zhì)量,這個組上面有個試點委員會囊括了當時全國發(fā)酵行業(yè)的頂尖人物,包括秦含章、金培松、方心芳、朱寶鏞,還有我們省里的領導和茅臺酒廠的領導。這三件事對我影響極其深刻,使我認識到茅臺酒的質(zhì)量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質(zhì)量問題和技術問題,更是政治問題!
第三個方案就是正好這個時候我大學畢業(yè),茅臺酒廠缺乏工程技術人員,就把我分配到茅臺酒廠來了,我們成了茅臺酒廠第一批大學本科發(fā)酵專業(yè)畢業(yè)生。我是9月份來報到的,那個時候員工只有300多人,還在往外調(diào)工人,精簡人員。
所以,應該說我到茅臺來是個緣分,經(jīng)過三個方案才“折騰”到了茅臺,才與大家變成一家人。還要告訴大家一個消息,就是,1939年4月我出生的那一天,在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的報紙上,在《新華日報》上登了一則茅臺酒的廣告,后來中央單位的同志發(fā)現(xiàn)了這張報紙,特地從北京趕過來送給我這份報紙,我也怕放家里亂找不到,就請兒子替我保管。我感覺這也是個緣分,大概是命里注定的。
(二)是員工、領導的關心。
一到茅臺就感覺到茅臺員工很熱情,很愛幫助人,有很多例子。一是從江蘇一路走過來,輾轉(zhuǎn)從上海到貴陽,后從貴陽到遵義用一天,遵義到茅臺用了三天,一路走一路看心里很酸,到的當天下午6點吃飯,吃的是大米飯,還有紅燒板栗肉,吃得很香,但是心情不好,所以早早地就睡覺了。這個晚上很不巧,小偷光顧了徐英同志的房間。小偷做賊心虛,徐英同志翻個身小偷以為被發(fā)現(xiàn)了,拔腿就跑,這一跑還真被發(fā)現(xiàn)了,徐英同志拉開門就喊“抓小偷”,雖然最后沒抓到,不過還好沒造成損失。當天領導立即安排徐英和二樓的兩位女同志一起住,這些女同志毫無怨言熱情歡迎,后來還成了好朋友。二是有一次我的飯票被人偷了,當時糧食還很困難,但職工們有的送飯票、有的送糧票、有的看到我喜歡紅薯,就從家里給我捎紅薯。剛到廠里時我才108斤,背糟子根本背不起,負重爬樓梯更不行,員工們很細心,為了照顧我,在鏟糟子進背篼時,為了不讓我因為重而往后倒,就用掀把勾一下我的背篼;有很多員工愛憎分明,我來了沒幾天,有的就善意地給我說要分清界線和站穩(wěn)立場,非常關心我。因此我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別是看了生產(chǎn)后,感到所有的白酒工藝和茅臺都不一樣。我便告誡自己和徐英同志:十年內(nèi)沒有發(fā)言權,千萬不能因為我們的話影響了茅臺酒的質(zhì)量。三是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初,當時我只是生產(chǎn)科副科長,老省長王朝文省長拍著我的肩膀說“老季啊,委屈你了”,他的意思是你從好地方來,到了我們貴州茅臺這個地方委屈了我,讓我感到很溫暖。四是我們的鄒開良書記也很關心我,七十年代末有一次快過年的時候他出差江蘇,專門冒著嚴寒到蘇北農(nóng)村去看望我的父親,動員我父親來貴州。我們蘇北冬天不烤火,很冷很冷,他去時沒告訴我,回來也沒講,后來我回家了才知道,讓我很感動。五是周高廉書記調(diào)來廠后各方面都很關心我,經(jīng)常問我的生活和家庭情況,平易近人,沒有架子。六是省廳的邱廳長和組織處的老王也在事先沒告訴我的情況下到南通鄉(xiāng)下看望我的父親,希望他來貴州定居。所以,真的感到員工關心我,領導關心我,社會各界關心我。我曾經(jīng)在仁懷市很多會議上說到,歷屆仁懷市各級黨委政府也很關心我們茅臺,仁懷市人民也很支持我們茅臺,特別是茅臺鎮(zhèn)的農(nóng)民,他們讓出賴以生存的土地支持我們。進入市場經(jīng)濟之后,仁懷市為了支持我們發(fā)展,我們提出五馬鎮(zhèn)的煤廠要影響環(huán)境、質(zhì)量和水質(zhì),市里就把煤廠關閉了;我們提出建電廠要燒煤會影響空氣質(zhì)量,污染環(huán)境仁懷市就把火電項目停下來了;我們提出五馬的紙廠對赤水河有污染,市里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就停了;水泥廠也關了……;很長一段時間用電緊張,仁懷市都盡量把其它生產(chǎn)停下來供我們用電,盡量把工業(yè)項目砍掉保護茅臺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仁懷市特別讓我感動的是1973年,我那時是一名普通技術員,無錫輕院的朱寶鏞院長要從貴陽來廠,那時我廠沒有小車,我找市政府辦公室請求支持,他們一商量就同意了。所以,社會各界這樣地關心和支持,領導和員工這樣地關愛,才是我能在這里干50年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三)是茅臺的神秘工藝吸引著我。
茅臺神秘的工藝吸引著我,使我除了家庭困難想申請調(diào)走外,其它什么原因都不想走。我想弄清楚,了解茅臺酒的奧妙在哪里,秘密在哪里?我編寫的《茅臺酒的十個工藝特點》,都是對照其它釀酒工藝寫出來的,到底這些工藝有什么獨到的地方,對我們酒的品質(zhì)有什么影響?我們的工藝和世界上任何一種蒸餾酒都不一樣,有的甚至背向而為,這就給我要弄清楚它為什么如此奇特的追求!譬如說,為什么要近乎整粒的蒸糧?為什么要高溫蒸餾?為什么要高溫制曲?為什么要季節(jié)性生產(chǎn)?特殊工藝給酒質(zhì)帶來了哪些獨具一格的品質(zhì)?等等很多問題我感覺值得弄清楚。在50年里,我是有幾次機會可以離開茅臺的,但我沒有離開,1985年我從廠長位子上退下來任總工程師(正廠級)時,外面有人高薪請我,還說要送一套別墅,但我一口拒絕了。不當廠長了,省廳給了我三個可選擇的處室當一把手,我也說不去,尤其是后來從其它廠調(diào)了一個廠長當副廳長時,有人說就是你不去輕工廳,否則這個副廳長就是你的了,我也毫無后悔的想法,也不羨慕。到了1993年,各級政府換屆,省委主要負責人找我談話,要調(diào)我到省廳當領導,省領導、廳領導、廠領導都對我說這次你可以選擇了,但是我也婉言拒絕了。理由是“我五十四歲了”,我說,輕工行業(yè)有54個行業(yè),我只懂點茅臺酒,不懂其它53個行業(yè),我沒那個本事,所以希望領導不要調(diào)我走。后來旁邊有人幫我講話,就說“老季在茅臺干得好好的,你就讓他在那干嘛。”可能領導后來討論了,就同意了我的意見,沒有讓我到輕工業(yè)廳去當領導,我就留下來了。所以,一共有三次機會離開茅臺,特別是后面兩次,很正當?shù)啬苷{(diào)走,但是我沒有走。我雖然申請了二十年要求調(diào)回家,后來養(yǎng)父過世后,沒有理由申請調(diào)回家了,就這樣根據(jù)組織的安排在茅臺工作超過了50年。
在我工作50年的過程中,解決困難問題時都是群眾幫助了我。譬如:一是我能把茅臺工藝上升為理論,用科學理論來詮釋茅臺工藝,是因為我首先當了群眾的學生,是群眾先教了我。我認真向老酒師、向老工程師、技術人員學習,不管哪位酒師、曲師,工人講的我都認真聽,學他們之長,補我之短。二是和領導、工程技術人員、員工一起解決二次酒不出酒、少出酒、產(chǎn)量低于一次酒的問題,也得益于我認真聽取了群眾意見,綜合歸納,提出了20多條的影響因素和50多條解決措施。但真正比較徹底地解決問題是當時一個單位挨了批評發(fā)怨言,說不是因為質(zhì)量不好而是因為推遲生產(chǎn)多用些煤,受到了批評,根據(jù)這幾句話和微生物的生長情況,我得出了結論,就給幾位分管生產(chǎn)的領導說,調(diào)整一下烤一次酒的計劃,適當延長烤一次酒的生產(chǎn)時間,后來二次酒出酒不正常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我前幾天還翻了一下,1987年的二次酒產(chǎn)量占總產(chǎn)量的2.8%,而那一年一次酒是4.8%,二次酒的產(chǎn)量還不如一次酒,這是個大問題,后來解決了,一次酒占總產(chǎn)量7-8%,二次酒占13%左右。三是1991年和2001年,當時沒有地方建酒庫也是聽取了群眾意見找到的,聽了陳世芳(已故)、何廷雄的意見,把酒庫建到了現(xiàn)在的萬噸酒庫、建到了馬鞍山。四是2003年產(chǎn)量達一萬噸時,我想今后還要發(fā)展需要找地方,看看能不能找到像茅臺這樣好的地方,有時自己出去找,有時就請公司其他領導帶我看地方,找了好幾個月也沒找到。后來見到了我當廠長時的黨委書記陳德華同志,他正好來廠到我辦公室來,我就向他請教哪里有稍微平點的地方?他想了想說,你往中華去看看,我說不是到了鹽津河那邊是高山嘛,還怎么走?他說繼續(xù)往前走看看。我去了,路確實很難走,但我看了很開心,找到了比茅臺還要好的地方,我記得當時筆記本上記了6條如泥色、泥質(zhì)、海拔、方位、赤水河距離、植物群等和茅臺一致。又如過去我們提出了要把茅臺事業(yè)做好、做大、做強。但我在同員工同志們交流和溝通,或者在個別交談的過程中,他們流露出擔心怕做大做快了出問題,他們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很多龐然大物一夜就倒了。他們希望的是“做久”的問題,因為很多的員工是幾代人都在酒廠工作,有的現(xiàn)在是茅三代,估計很快就有茅四代了,幾代人都在茅臺酒廠拿工資拿補貼,所以擔心做久的問題,于是我提議加一個“做久”,叫做“做好、做大、做強、做久”。我感到是員工幫助我解決了很多問題,我撰寫了一些文章,出了一些研究成果,并為茅臺做好、做大、做強、做久做出了我應做的貢獻,特別是把茅臺酒的工藝上升到理論,最近還被仁懷市評為“感動酒都十大人物”,貴州省首屆貴商大會評我為“貴商杰出代表”是唯一的一個國企代表,這些都是茅臺一代又一代酒師、曲師、老工程技術人員和全體員工對我教育幫助的結果。所以,我感到,員工是真正的英雄。在茅臺這50年中,我也探索了茅臺的酒一些奧秘:一是茅臺酒如何勾兌的問題。剛來的時候廠長交給我一個任務,讓我去酒庫總結一下酒庫勾酒的經(jīng)驗,說是開“名酒協(xié)作會”要用。一方面,我深入車間、深入班組,看老師傅們?nèi)绾喂、如何調(diào),看不懂的就問,認真向勾酒師傅學習;同時,因為我是大學生,我盡量把它們整理出來并上升為理論;另一方面,我也結合科研成果,把當時茅臺試點對窖底香、醬香、醇甜三種典型體的分析結果也應用上了,寫了一篇《我們是如何勾酒的》的文章,回答了茅臺酒為什么要勾兌和如何勾兌的問題。那是第一次提出這個問題:茅臺比其它酒要復雜,需要勾兌,既然復雜需要勾兌,那怎么勾兌?我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了,引起了各廠的重視,后來各名酒廠都搞勾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