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yè)評論 >

精釀啤酒不是個什么都能裝的筐

2018-06-05 08:03  中國酒業(yè)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目前,精釀啤酒生產企業(yè)及精釀酒吧等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他們大多是按照美國的精釀啤酒標準打造品牌,也有引進德國技術做自有品牌。精釀是個小品類,卻引來大大小小的廠家一頭扎進這一領域。

透過這個表象,有業(yè)內人士指出,現在,國內的精釀啤酒比較活躍,根本源自于啤酒市場已經伴隨著消費升級和消費群體的迭代,產生了新的“生化反映”——消費需求愈發(fā)多元化,賦予了精釀啤酒充分的市場成長空間。

“精釀啤酒”的標準有待建立

“現在大品牌、小企業(yè),包括酒吧、作坊都在用精釀這一概念。精釀好像成了一個什么都可以向里面裝的筐。”啤酒營銷專家方剛說,精釀啤酒是由“Craft Beer”翻譯得來的,還有譯成“微釀啤酒”“佳釀啤酒”,本身就有一定的爭議性。

近期,中國酒業(yè)協會在其官方微信上發(fā)布了《關于“工坊啤酒團體標準草案已出臺”相關問題的解答》一文,首先就“Craft Beer”一詞給出了解釋。其指出,“工坊啤酒”對很多從事小微型啤酒釀造者而言,是一個新名詞,甚至有些人是不接受的,他們可能更愿意用“精釀啤酒”來稱呼。就英文名稱“Craft Beer”來看,其中文釋義是比較精準的。所以,產品名稱的定性首先應該是中性詞匯,其次是體現行業(yè)特點;诖耍“工坊啤酒”就應運而生了。

同時指出,GB/T 4927《啤酒》國家標準(報批稿)的分類術語中已增加了 “工坊啤酒”定義。這意味著,“工坊啤酒”即將成為正式啤酒產品類別。中國酒業(yè)協會方面表示,“目前,《工坊啤酒及其生產規(guī)范》團體標準正處于起草討論階段,預計10月份形成征求意見稿,面向全社會征求意見,2018年底前完成審查,預計2019年初正式發(fā)布。”

小品類蘊含大空間

隨著中國啤酒市場的消費結構升級及人口結構的變化、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低價啤酒的競爭力弱化,啤酒高端化消費成為了一個發(fā)展趨勢。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任興洲指出,“消費升級、產品升級,以中高端競爭為主流的品質、品牌競爭將漸成趨勢,精釀啤酒迎合了這種消費升級的趨勢,精釀啤酒逐漸成為新消費場景下的市場寵兒。”

周圍很多做精釀的朋友在探討一個話題,“我所在的城市有1000萬人口,有30萬千升的啤酒容量,我拿下10%就好了……”。對此,方剛在看好精釀啤酒發(fā)展空間的同時,也給出了客觀的分析。在他看來,“這個愿望很好,可能對于精釀啤酒而言目標有點大,未來能形成一個1990的結構就很好,精釀占據1%的市場空間,進口啤酒爭奪9%的市場空間,主流啤酒占90%。”

基于實際的消費增量,中國酒業(yè)協會對精釀啤酒的未來發(fā)展空間給出了更為樂觀的預判:“目前,國內工坊啤酒占據了啤酒總產銷約1%的市場份額,預計未來三至五年,其市場份額將成長至約3%~5%,生產單位超過3000家。參考2016年美國工坊啤酒的市場份額已達22%,生產廠家達到了5300家,預計我國工坊啤酒未來的發(fā)展將更具潛力。”

現在不入手未來難下手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精釀之戰(zhàn)”將在中國市場打響已不可避免,國際精釀企業(yè)之間、它們與國產啤酒企業(yè)之間的競爭將會不斷加劇,此前國產啤酒巨頭陸續(xù)調整產品結構、清庫存,目的之一就是推出更高端的、超高端的產品,其中就包括了精釀啤酒。

今年1月,百威英博建立武漢精釀工廠,這是百威英博集團在亞太區(qū)的首個精釀工廠,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種類豐富、風味多樣的新鮮精釀啤酒產品。

關鍵詞:精釀啤酒 國產啤酒 進口啤酒  來源:華夏酒報  苗倩
商業(y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