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見到一些銷售人員拿著產品找經銷商,他們的說辭基本都是站在廠家的角度去跟經銷商談。例如:產品有特色、公司有實力、老板很年輕、銷售老總是剛從外企聘請過來的云云。
其實,在經銷商看來,這都是廢話,沒有一句說到經銷商的心坎上。對于經銷商而言,他們要的到底是什么呢?
一、產品好賣嗎?
經銷商經銷你的產品不是拿來自己用的,而是用來換取利益和價值的。產品好不好賣是他關心的第一步。什么樣的產品好賣?什么樣的產品不好賣?好賣的產品一下子就能切中消費者心坎上的痛點,能把握住產品成為商品的要點,不會只是因制造產品而生產產品。
當產品的內在質量基本一致,大家都在比拼品牌知名度、比拼價格、比拼包裝、比拼品質。而包裝則是最直接面向消費者德窗口,別致的包裝更能讓你的產品在貨架上“跳”出來。其中的標準主要是有:
1、產品賣點是否與同類競品有差異
2、有沒有通過包裝把賣點體現(xiàn)出來
3、目標消費者能不能讀懂
在這個物資豐盛的消費市場上,消費者找不到理由購買你的產品,你的產品鋪貨能力再牛,最終只是占據(jù)了貨架上的其中一個角落,叫賣不叫座。所以,業(yè)務員在經銷商面前你必須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你的產品肯定比競爭產品好賣或者你的產品會成為暢銷產品。
如何才能讓經銷商覺得你的產品好賣?聰明的營銷人都會先從一個點開始,建設樣板店和打造樣板市場,用榜樣的事實來說話,使經銷商確信你的產品真正好賣。
二、利潤高嗎?
沒有利潤就打動不了經銷商,哪怕你的產品能開出鮮花來。這里的利潤是指產品能否帶給經銷商高額利潤,并非是說產品價格高帶來的利潤豐厚,產品能否賣高價很大程度是由市場來決定的。什么樣的產品會帶給經銷商豐厚的利潤?當然是產品回轉要快、質量要穩(wěn)定、供貨要及時。
三、是否給經銷商一個“愛”的理由
經銷商選擇產品已從原來的感性盲目選擇到現(xiàn)在的相當理性分析考察,所以,他們都很害怕廠家在做市場時是不是半途而廢,是不是愿意共同開發(fā)市場,是不是共同承擔費用,共同承擔市場風險。
他們除了考究廠家的實力以外,還重點看廠家的老板是否有長遠打算做市場的理念,還會看一下營銷老總是否有成功的市場個案。
事實上,幾乎每位老總上任后,一看市場業(yè)績上不去,馬上就變換業(yè)務員,或者是變換銷售方案,這也是很多老板急功近利造成的。接著,就是業(yè)務員重選經銷商,經銷商剛動用了自己的人力物力和網絡力來推動市場,廠家馬上又把市場收回去或者來了個新方案出臺。
四、是否有一個合適的營銷體系來支撐
一個品牌必須有一個合適的營銷體系才能支撐起來,任何產品的推動都離不開營銷體系來推動,但現(xiàn)在很多企業(yè)的營銷體系并不合適。
我所說的合適就是營銷體系是根據(jù)企業(yè)發(fā)展的需要而定的,它是隨著企業(yè)的目標轉移而轉變的,離開了特定的企業(y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資源配置它都應該有所不同。
營銷體系通常以縱向來分包括計劃體系、執(zhí)行體系、服務體系、監(jiān)控體系和處理體系等,以橫向來分又有產品體系、價格體系、渠道體系和促銷體系。每一個企業(yè)為了實現(xiàn)其戰(zhàn)略目標都需要建立一個體系來支撐。
經銷商如何區(qū)分營銷體系的合適與否?通常他們會問一些問題,例如:他們會問一些新產品推廣方案,看是否詳盡和適合市場操作,是否真正是一個能落地的方案,他們會問的很詳細,如問產品賣點、問產品特性、問產品包裝、問產品工藝、問產品陳列、問產品與競爭產品的不同點、問售后服務、問供貨期、問淡旺季是否能準時供貨等等。還會看你的報價在市場上是否有競爭力,他們會與競爭產品作比較。
看你的人員是否專業(yè),談的東西是否天馬行空,是否浮于表面,是否讓經銷商感覺到是專業(yè)公司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對合同的簽訂的詳細內容逐一過濾?傊,他們是比很多業(yè)務員還專業(yè),因為很多大公司教給他們如何去辨別優(yōu)劣公司和有潛質的產品。
產品內外兼具、利潤高、穩(wěn)定營銷體系,才有說服力讓經銷商愿意長期合作。當然,每一種理由應該還可以細分,細分成更有說服力的理由,這就是每個企業(yè)應該要做的具體工作,維持穩(wěn)健而靈活的營銷戰(zhàn)略,應該留給每個企業(yè)的營銷人自己去把握。